消防员体能训练 — 如何提高消防站体能训练效率
据权威相关调查问卷显示,有65.41%的消防员表示自己所在单位每周体能训练在5次或更多,有69.01%的消防员表示体能训练用时占据了全部训练时间的40%或更多。然而实际上大多人消防员都不认为我们的体能训练能够满足全灾种、大救援的工作要求,尤其是居高不下的伤病发生率(同一份调查显示68.98%的消防员曾经因为体能训练而受伤)。
那么如何改善训练效率,可以从下面四个方向入手:
一、提高训练的安全性
不考虑比武竞技,即便再好的训练形式,只要是以受伤风险为代价的话都是没有意义的。当然,任何体育运动都难免有损伤发生,甚至连外观上看起来是静态而非运动的射击也会因为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而带来腰椎和颈肩部位的伤痛。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当谈虎色变,很多认为超出当前能力边界的训练一定会以受伤为代价,这也是片面的逃避态度,正确的应对方法是完善训练体系、积极寻求对策、持之以恒并循序渐进的提高身体能力。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改善:
1.热身准备不充分,导致消防员在身体状态尚不适合高强度训练的时候便强行投入到剧烈的运动之中,由此增加了伤病的发生率。
2.对训练后的恢复与再生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各次训练产生的疲劳不断积累、恶化,最终突破临界点而蜕变为伤痛。
3.身体素质中的某一项或某几项存在明显缺陷,例如肌肉力量不足或失衡,关节灵活性差等。
根据在2020年至2021年冬训期间参加春城迅动职业体能教员培训的近400名学员的评估数据统计显示:21.6%的消防员在过头深蹲测试中表现不佳,五项指标中仅满足两项及以下。
其中保持杆在头顶和膝脚直线两项的完成率最低,显示消防员普遍存在胸椎和踝关节灵活性不足,髋关节稳定性差等特点;在直腿上抬测试中(参照FMS)有38.5%的人表现差,抬高距离垂线无法过膝盖,显示消防员的髋关节灵活性差;在单腿深蹲测试中,仅有53.1%的消防员能够按要求完成足够数量的深蹲并且左右腿完成数量差在3次以下。
在不达标的队员中,甚至有一半的人根本无法在保证膝盖朝脚尖方向且脚跟不离地,髋低于膝的前提下完成标准动作。可想而知当训练压力大到一定程度时,这些薄弱环节便率先崩溃,导致伤病发生。因此矫正性的功能动作训练也必不可少。
二、培养训练的自觉性
理论和经验都表明消防站上以团队形式进行的体能训练往往都存在训练形式化重,收效低的问题。而且训练中也很难照顾到个性化需求。但学校体育教育的缺失又让很多青年在加入消防救援队伍前缺少基本的动作模式培养、身体素质提高和运动常识积累,常常把体能训练看成是受苦遭罪,缺少主动积极进行体能训练的自觉性。
在这方面,可以考虑把训练时间的自主权交给消防员,化整为零。如果一定要监管可以尝试通过外设装备和软件为其规定每周需要以多大强度进行多长时间的训练,但具体何时完成这些训练内容,则尽量让消防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安排。
三、丰富训练的多样性
没有哪种训练是最适合消防员开展的,因此在训练中我们更应该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也就是说要考虑的在有限的训练条件下哪种训练的收益更大,针对性更强。
例如对于体重和力量有优势的,他可能更需要心肺耐力的训练,同样每个站里也会有一些瘦小的消防员更应该减少有氧耐力的训练同时增加基础力量的训练;抑或是一个比武比的一身伤的体能标兵,不妨多增加一些功能性矫正训练和康复训练。
四、最大化训练收益
普遍来说更加推荐3000米跑、单杆一练和二练、双杠一练、俯卧撑、百米负重跑、负重登楼和爬绳。这些科目都具备很好的训练价值,安全性也高。但是在基层消防站往往受限于组训人员意识和器材数量,而无法达到足够的训练量。
如前所述,消防员的体能需求是非常全面的,因此训练也应当全面照顾到各项能力的发展。例如这样一个以提高爬绳成绩为核心的训练计划,通过加强握力、肱二头肌和背部肌群的力量,对其他科目的成绩也有助益,适合所有水平的队员进行训练。
但在基层消防站却往往由于器材数量和组训人员的能力限制而无法完成这样的一次训练——以爬绳所用的绳子为例,大部分消防站都只有一根绳子,如果短期内没有考核的话甚至可能一根都没有。说到这,如果您是一位站长或指导员,请把现有的绳子截成四段,在室内的棚顶打几个钩子挂起来。
以上就是对于“如何提高消防站体能训练效率”的一些看法和介绍,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